GCOM-W1.jpg  

衛星都包了金色的"多層隔熱薄膜( Multi Layer Insulation;MLI 指的是由許多層組合成的隔熱材料)",看起來之所以會呈金黃色的原因,是由於MLI是在稱為"聚亞醯胺( polyimide )"的黃色樹酯膜上黏貼鋁粒所製成的緣故。在膜下方再交疊上10~20張不等的樹酯網以及薄膜便完成了一張MLI。MLI有不同的陽光吸收率、散熱率等許多種類,為了要使衛星太空船維持在適當溫度,都要根據MLI的特性來選用不同的MLI。為了要使MLI包覆住形狀複雜的衛星,技術人員需要像製作衣服般用線縫住MLI。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SA的無人太空船航海家一號載著紀錄地球生命及人類文化訊息的金唱片(Golden Record)從地球出發的日子是1977 年9 月5 日。經過36 年後的2013 年10 月,航海家一號來到距離地球約189 億公里處,以每秒約17 公里脫離太陽重力的速度往蛇夫座方向前進。一天文單位表示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5 億公里左右,目前航海家一號到地球的距離約126 天文單位,而從地球到太陽系最外側的行星海王星距離約30 天文單位,也就是說航海家一號目前的位置超過海王星4 倍以上。

767px-Voyager_Golden_Record_fx.png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支那只能探測38萬公里的月球,以太陽系空間來說地月之間幾乎沒有距離。而嫦娥3號的玉兔rover卻在月球輕易地"凍死",月球環境與其他天體的極端氣候比起來可說小巫見大巫。比起月球,距離太陽更遙遠的天體溫度酷寒更多;距離太陽較近也有如地獄般高溫會融化探測器的環境(金星溫室效應失控所以比水星還酷熱)。

另一方面歐洲與日本則竭盡所能在其他深太空探測尋求突破、進而超越龍頭美國,反觀支那太空開發有老三哲學不愛爭奪第一反而只想當老三,最大原因是支那太空技術來自蘇聯/俄羅斯,所以美蘇在冷戰時進行過的太空競賽,今日的支那才拿來抄襲,如此可在投入少量資源下 短期間就取得成果,達成支那人所謂的"一步到位";但支那的表現並無"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反而比40年前的美國蘇聯還糟糕,例如"玉兔"在月球表面上只行走0.1公里,1973年前蘇聯的Lunokhod 2 則行駛了37公里,美國除了1972年阿波羅17月球車行駛35.7公里,在火星上的機會號更是行駛了38.7公里。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setta.jpg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下圖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前後兩代的直升機護衛艦---日向級(DDH-182)與白根級(DDH-143)

直升機護衛艦.jpg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支那在2013年11月公布其東海上的防空識別圈也包括尖閣列島造成周邊國家緊張,當天還派遣兩架情報收集機(偵察機;預警機)飛往東海,示威意味濃厚,兩架情報收集機分別是Y-8與民航機改裝的TU-154。日本防衛省部屬在沖繩的長程預警雷達J/FPS-5偵測到兩架情報收集機進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圈後也立刻派遣數架F-15緊急起飛前往目視與拍照。其中Y-8遇到F-15後早早飛回支那本土,而購自俄羅斯Tu-154改裝的情報收集機則是飛到尖閣列島北方40多公里處才被迫飛回。雖然兩國防空識別圈有重疊,但是防空識別圈不是領空,設定防空識別圈只是政治/外交上的宣示性意義大於軍事上的實質意義。另一方面支那在東海上並無部屬長程預警雷達,偵測進入其防空識別圈的飛機只能依靠情報收集機,如此是無法時時刻刻監控的;支那也不像日本會派戰機升空前去攔截,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  稱讚航空自衛隊JASDF的勇士是亞洲最常進行航空識別的軍隊,這次事件看到的是支那情報收集機在自己宣布的防空識別圈內遇到日本前來攔截的戰鬥機並被迫飛回支那本土,而不是驅離日本的飛機。而公布防空識別圈之前,其實支那這兩型情報收集機就常在東海飛行了並被日本長程雷達發現與追蹤,如果有接近日本領空之嫌包括尖閣列島,空自的F15就會前往驅離,沒有例外。

另外提一下國防的三角函數計算,因為地球是球體,沖繩海岸71公尺高度上部屬的J/FPS-5雷達只能偵測到水平線以內50公里遠、標高500公尺的目標(註一與二)。飛機低空飛行可以躲避雷達波,在2012年12月尖閣列島緊張之際,一架支那海監單位的螺旋槳飛機就逃過日本雷達的偵測追蹤進入尖閣列島領空,直到海上保安廳船隻上乘員目視到飛機後通知防衛省,空自的E-2C才立刻帶領10餘架F15前往驅趕(AWACS從高度40000英呎能監視船隻等地面的範圍半徑約400km )。而石垣島到尖閣列島有170公里距離,地表高度8公尺的雷達對於尖閣列島高度2000公尺以下的低空侵入目標在水平線上是看不見的,所以日本將在距離支那更近的地點---『與那國島』駐軍,包括派駐沿岸監視部隊與前進部署"J/FPS-3改"來克服防衛死角。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火箭引擎循環裡,推進劑由渦輪泵加壓且在燃燒室燃燒來產生推力。引擎循環根據驅動渦輪泵的方式分類。 基於驅動渦輪後如何處理氣體分成下列二種類別:

封閉循環(Closed cycle) – 氣體回到主燃燒室再度燃燒 ;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彗星主體稱為慧核(nucleus),裡頭主要成分是水結成的冰,外圍包覆著微塵與砂粒,慧核大小一般在數公里~數十公里左右。慧核受到陽光照射,表面會被加熱使冰昇華,並噴出氣體和微塵。

這些氣體和微塵擴散開來在慧核周圍形成稱為「慧髮(coma)」的球狀構造。慧髮與慧核構成彗星的頭部,也是發光的部分,慧髮的大小約數萬~數十萬公里,相對於慧核非常巨大。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71年蘇聯使用質子號火箭成功運載Salyut-1至傾斜角度51.6度的低地軌道上,成為第一個發射太空站的國家,從此人類的科學研究推向新的層次也證實人類可以長期間在太空中活動與進行在微重力、真空、豐富太陽能與太空射線環境下的實驗;之後蘇聯又成功發射三個科學研究用太空站(Salyut-4、6、7)與三個軍事偵察太空站(又稱金剛石,Salyut-2、3、5)。Salyut計畫的太空站每個約19公噸左右,內部空間約90立方公尺;每個太空站外型相差不大但因太陽能電池陣列布置、有無氣閘(airlock)與太空船對接口數目等而稍有不同,其中Salyut-6、7還對應新開發的TKS大型太空船。另一方面一向喜歡爭奪龍頭寶座的亞美利加在1973年也使用阿波羅計畫裡運載有人登月太空船的超重量級火箭"土星五號"發射重達78噸Skylab(天空實驗室)到低地軌道上,Skylab最大成員數為3人,任務結束於1974年。

沙里特-1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多數的天文觀測衛星都安裝數種偵測設備例如同時裝設X光線與紫外線觀測儀器,為了避免重複計算將以其主要觀測儀器為主。另外這邊統計的太陽觀測衛星包括繞行於地球軌道 太陽周回軌道或是Lagrange點的觀測衛星。

文章標籤

小比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