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都包了金色的"多層隔熱薄膜( Multi Layer Insulation;MLI 指的是由許多層組合成的隔熱材料)",看起來之所以會呈金黃色的原因,是由於MLI是在稱為"聚亞醯胺( polyimide )"的黃色樹酯膜上黏貼鋁粒所製成的緣故。在膜下方再交疊上10~20張不等的樹酯網以及薄膜便完成了一張MLI。MLI有不同的陽光吸收率、散熱率等許多種類,為了要使衛星太空船維持在適當溫度,都要根據MLI的特性來選用不同的MLI。為了要使MLI包覆住形狀複雜的衛星,技術人員需要像製作衣服般用線縫住MLI。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4)
- Apr 12 Sat 2014 21:19
包覆衛星太空船的金色薄膜
- Mar 16 Sun 2014 16:57
航海家一號脫離太陽圈
NASA的無人太空船航海家一號載著紀錄地球生命及人類文化訊息的金唱片(Golden Record)從地球出發的日子是1977 年9 月5 日。經過36 年後的2013 年10 月,航海家一號來到距離地球約189 億公里處,以每秒約17 公里脫離太陽重力的速度往蛇夫座方向前進。一天文單位表示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1.5 億公里左右,目前航海家一號到地球的距離約126 天文單位,而從地球到太陽系最外側的行星海王星距離約30 天文單位,也就是說航海家一號目前的位置超過海王星4 倍以上。
- Jan 30 Thu 2014 12:56
支那的月球車"玉兔"被凍死
支那只能探測38萬公里的月球,以太陽系空間來說地月之間幾乎沒有距離。而嫦娥3號的玉兔rover卻在月球輕易地"凍死",月球環境與其他天體的極端氣候比起來可說小巫見大巫。比起月球,距離太陽更遙遠的天體溫度酷寒更多;距離太陽較近也有如地獄般高溫會融化探測器的環境(金星溫室效應失控所以比水星還酷熱)。
另一方面歐洲與日本則竭盡所能在其他深太空探測尋求突破、進而超越龍頭美國,反觀支那太空開發有老三哲學不愛爭奪第一反而只想當老三,最大原因是支那太空技術來自蘇聯/俄羅斯,所以美蘇在冷戰時進行過的太空競賽,今日的支那才拿來抄襲,如此可在投入少量資源下 短期間就取得成果,達成支那人所謂的"一步到位";但支那的表現並無"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反而比40年前的美國蘇聯還糟糕,例如"玉兔"在月球表面上只行走0.1公里,1973年前蘇聯的Lunokhod 2 則行駛了37公里,美國除了1972年阿波羅17月球車行駛35.7公里,在火星上的機會號更是行駛了38.7公里。
- Jan 30 Thu 2014 00:32
歐洲Rosetta慧星探查機
- Jan 29 Wed 2014 23:52
前後兩代的直升機護衛艦差很大
- Dec 14 Sat 2013 23:17
監控支那與東海空域的J/FPS-5 雷達
支那在2013年11月公布其東海上的防空識別圈也包括尖閣列島造成周邊國家緊張,當天還派遣兩架情報收集機(偵察機;預警機)飛往東海,示威意味濃厚,兩架情報收集機分別是Y-8與民航機改裝的TU-154。日本防衛省部屬在沖繩的長程預警雷達J/FPS-5偵測到兩架情報收集機進入日本的防空識別圈後也立刻派遣數架F-15緊急起飛前往目視與拍照。其中Y-8遇到F-15後早早飛回支那本土,而購自俄羅斯Tu-154改裝的情報收集機則是飛到尖閣列島北方40多公里處才被迫飛回。雖然兩國防空識別圈有重疊,但是防空識別圈不是領空,設定防空識別圈只是政治/外交上的宣示性意義大於軍事上的實質意義。另一方面支那在東海上並無部屬長程預警雷達,偵測進入其防空識別圈的飛機只能依靠情報收集機,如此是無法時時刻刻監控的;支那也不像日本會派戰機升空前去攔截,日本自衛隊前航空幕僚長---田母神俊雄 稱讚航空自衛隊JASDF的勇士是亞洲最常進行航空識別的軍隊,這次事件看到的是支那情報收集機在自己宣布的防空識別圈內遇到日本前來攔截的戰鬥機並被迫飛回支那本土,而不是驅離日本的飛機。而公布防空識別圈之前,其實支那這兩型情報收集機就常在東海飛行了並被日本長程雷達發現與追蹤,如果有接近日本領空之嫌包括尖閣列島,空自的F15就會前往驅離,沒有例外。
另外提一下國防的三角函數計算,因為地球是球體,沖繩海岸71公尺高度上部屬的J/FPS-5雷達只能偵測到水平線以內50公里遠、標高500公尺的目標(註一與二)。飛機低空飛行可以躲避雷達波,在2012年12月尖閣列島緊張之際,一架支那海監單位的螺旋槳飛機就逃過日本雷達的偵測追蹤進入尖閣列島領空,直到海上保安廳船隻上乘員目視到飛機後通知防衛省,空自的E-2C才立刻帶領10餘架F15前往驅趕(AWACS從高度40000英呎能監視船隻等地面的範圍半徑約400km )。而石垣島到尖閣列島有170公里距離,地表高度8公尺的雷達對於尖閣列島高度2000公尺以下的低空侵入目標在水平線上是看不見的,所以日本將在距離支那更近的地點---『與那國島』駐軍,包括派駐沿岸監視部隊與前進部署"J/FPS-3改"來克服防衛死角。
- Dec 08 Sun 2013 19:59
液態燃料引擎循環
在火箭引擎循環裡,推進劑由渦輪泵加壓且在燃燒室燃燒來產生推力。引擎循環根據驅動渦輪泵的方式分類。 基於驅動渦輪後如何處理氣體分成下列二種類別:
封閉循環(Closed cycle) – 氣體回到主燃燒室再度燃燒 ;
- Nov 24 Sun 2013 13:20
艾桑彗星唯一一次的飛越太陽
彗星主體稱為慧核(nucleus),裡頭主要成分是水結成的冰,外圍包覆著微塵與砂粒,慧核大小一般在數公里~數十公里左右。慧核受到陽光照射,表面會被加熱使冰昇華,並噴出氣體和微塵。
這些氣體和微塵擴散開來在慧核周圍形成稱為「慧髮(coma)」的球狀構造。慧髮與慧核構成彗星的頭部,也是發光的部分,慧髮的大小約數萬~數十萬公里,相對於慧核非常巨大。
- Aug 15 Thu 2013 23:54
人類歷代太空站介紹
1971年蘇聯使用質子號火箭成功運載Salyut-1至傾斜角度51.6度的低地軌道上,成為第一個發射太空站的國家,從此人類的科學研究推向新的層次也證實人類可以長期間在太空中活動與進行在微重力、真空、豐富太陽能與太空射線環境下的實驗;之後蘇聯又成功發射三個科學研究用太空站(Salyut-4、6、7)與三個軍事偵察太空站(又稱金剛石,Salyut-2、3、5)。Salyut計畫的太空站每個約19公噸左右,內部空間約90立方公尺;每個太空站外型相差不大但因太陽能電池陣列布置、有無氣閘(airlock)與太空船對接口數目等而稍有不同,其中Salyut-6、7還對應新開發的TKS大型太空船。另一方面一向喜歡爭奪龍頭寶座的亞美利加在1973年也使用阿波羅計畫裡運載有人登月太空船的超重量級火箭"土星五號"發射重達78噸Skylab(天空實驗室)到低地軌道上,Skylab最大成員數為3人,任務結束於1974年。
- Jul 19 Fri 2013 18:30
全球深太空探測任務----太空觀測衛星篇
大多數的天文觀測衛星都安裝數種偵測設備例如同時裝設X光線與紫外線觀測儀器,為了避免重複計算將以其主要觀測儀器為主。另外這邊統計的太陽觀測衛星包括繞行於地球軌道 太陽周回軌道或是Lagrange點的觀測衛星。
- Jul 13 Sat 2013 19:12
全球深太空探測任務統計---探查機篇
各國深太空探查機依其任務形式有的只是進行簡單的『飛越(flyby)』天體,較高技術難度者則進入天體的周回軌道成為該天體的『orbiter』,最難的則是進入天體周回軌道後再著陸天體表面採集樣本並飛回地球。下面有些探查機進行多項任務,為了避免重複計算將以其主要任務為主。
- Jun 18 Tue 2013 19:10
日本與支那在科學、研究、開發與專利上的差距---支那是低腦力國家(2016年)
- Jun 15 Sat 2013 21:49
天宮一號是運貨太空船型式設計,根本無法讓太空人長期居留
- Mar 16 Sat 2013 22:39
太空梭如何運載大型艙內實驗設備
在SPACE-X"飛龍號"與軌道科學公司"天鵝號"服役之前,米國只有NASA 100公噸級的"太空梭"這種龐然大物太空船可以運輸實驗設備物資到國際太空站上,由於太空梭使用前蘇聯開發的APAS-89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受限於APAS-89只有0.7公尺直徑,大型艙內實驗設備無法穿過對接口。因此NASA與義大利太空機構共同合作建造"多目的後勤艙"(MLPM)來解決大型艙內實驗設備無法運輸的問題;並且利用太空梭寬敞的非加壓艙空間來放置大型"多目的後勤艙"。當太空梭與國際太空站對接完後,再利用機械臂移動"多目的後勤艙"跟團結號或和諧號的大面積對接口"共同結合機構(CBM)"對接,如此太空梭亦能運送太型加壓酬載。另外完成任務後太空梭也可以把裝載實驗器材與實驗產品的MPLM運回地球。"多目的後勤艙"長度6.6公尺直徑4.5公尺 空重4公噸最大重量13公噸,就體型與重量都比飛龍號與天鵝號兩種太空船巨大。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MLPM也將跟著走入歷史,此後大型加壓酬載將由日本HTV與美國飛龍號、天鵝號負責。
- Jan 05 Sat 2013 22:14
世界主要國家戰車大小比較
- Dec 15 Sat 2012 22:18
任務難度與目標天體距離檢視太空探測 (比較一下各國深太空探測與支那嫦娥2號任務 )
深太空行星探測技術難易度分成四個等級,由簡單到困難分別為飛越(flyby)、環繞軌道(orbiter)、著陸(lander)與樣本返回(sample return)。近二十年來地球上的深太空任務表現最搶眼的是美國和歐洲,美國從冷戰時代開始到現在都是遙遙領先,而蘇聯在瓦解後只有在90年代末與2011年各進行一次火星任務而且都以失敗收場,衛星探查機皆故障於低地球軌道上。亞洲的日本深太空探測起步並不比歐洲ESA晚但是成功率卻輸給ESA,探測天體的種類範圍也沒比ESA多(ESA已成功完成火星與金星任務,日本火星任務已失敗只完成flyby任務、2010年的金星任務沒進入周回軌道2015年才成功),但日本JAXA在使用離子電漿火箭的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採樣回歸地球與太陽帆成功展開並且進行加減速與姿態調整上的試驗則是領先全球(屬於行星間的飛行)。至於支那只進行過距離38萬公里遠的月球探測而已,嫦娥二號雖然有從Lagrange點"飛越(flyby)"小行星Toutatis並拍下照片的實績,但是"飛越(flyby)"是屬於最簡易的探測任務,只有短時間快速地在遠處飛掠而過。一般天體探測都是進入周回軌道成為沿著軌道運行的衛星(orbiter),來進行長時間近距離的觀測任務;探查機接近數千萬公里遠的目標天體後,推進裝置需要考量天體引力進行適時地逆噴射,這種深太空任務對通訊系統有嚴格的技術要求,通常只有一次機會可以做得完備。而難度最高天體探測是著陸收集樣本並返回地球(sample return)。還有小行星Toutatis在2012年12月距離地球只有690萬公里遠跟其他太空強權至少4000萬公里的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比起來實在很近(最遠的是米國航海家1號 目前距離地球180億公里 要離開太陽系)。此外美國NASA與歐洲ESA也老早就發射過探查機同時進行小行星與彗星的探測任務。其他方面美國也完成水星木星土星冥王星等探測任務,進行的火星任務次數最多技術層次也最高(除了2012年夏天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外 90年代以來也發射過不少lander與rover 周回衛星),歐日則是2018年攜手前往水星 。還有就是前往較遠的行星、彗星與小行星,美日歐探查機也都有進行引力協拋( Gravity assist )來提高太空船速度與變動軌道。
- Dec 12 Wed 2012 20:19
各國國產火箭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紀錄
在太空飛行中發射載具或運載火箭是指用於把酬載從地球表面運送到外太空的火箭,發射系統包括發射載具、發射台與其他基礎設施。雖然運載火箭的酬載通常是被放入到軌道的人造衛星,但有些火箭例如探空火箭與彈道飛彈則是次軌道飛行還有其他的火箭則是使太空船完全脫離地球軌道。典型的地球軌道發射載具擁有二段火箭、有時則多達四段以上。火箭從引擎獲得推力所以既是彈道飛彈也是太空船、飛行載具,火箭引擎排出的噴射流完全由發射前才裝入到火箭內部的推進劑所產生。火箭引擎藉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來運作,只需透過高速地排出噴射流就可推動火箭往反方向前進,因此可以在真空的太空中運作。把人造衛星送進繞地軌道運行需要有克服地球重力的運載火箭,火箭靠著燃燒燃料不停的替衛星加速並投入預定的周回軌道(繞地球軌道)中,這比起洲際彈道飛彈的"次軌道飛行"(彈道飛行;拋物線軌道)困難得多。次軌道的軌跡是稱為拋物線的曲線,繞地軌道的曲度則是跟地球曲度相同,火箭發射成功衛星進入地球軌道是屬於軌道飛行,將持續沿著地球曲度飛行而且不會掉回地球。停留在軌道上的必要速度稱為軌道速度會依軌道高度而有所不同,繞行高度200公里圓形軌道的軌道速度是難以置信的高速約每秒7.8公里(時速28000公里),這使得進行軌道太空飛行技術上非常複雜而且價格昂貴。突破地球大氣層的次軌道飛行的最大速度低於軌道速度,如果發射衛星的火箭因引擎故障幾分鐘而沒達到軌道速度則其會掉回地球重返大氣層。速度上不同會顯著影響載具設計,次軌道載具的尺寸跟重量比較小、技術較簡單、設計與運作較便宜。歷史上各國第一具運載火箭,有的是從彈道飛彈增加上面級發展而來,有的則是放大探空火箭增加上面級發展而來。
目前擁有人造衛星的國家已不少了,但能開發出火箭進行成功的衛星發射的國家仍然是少數。北韓在2012年12月發射衛星成功也表示具有發射洲際飛彈的能力了,還有相較於發射能力較低的LEO發射,北韓這次衛星軌道還是高傾斜角度的太陽同期軌道呢。
- Dec 09 Sun 2012 20:41
支那海軍懼怕日本海上自衛隊
2012年9月日本政府徵收尖閣列島後造成日支雙方關係緊張,時間進展到現在支那頂多是派遣警察單位的海監船漁政船到尖閣列島的接續水域抗議騷擾,偶爾短時間的闖入日本領海,但都被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阻擋。從歷史上來看 支那因為邊界領土糾紛,跟印度 蘇聯和越南都發生過小規模軍事衝突,其中對印度與越南的戰爭更是趁人之危發動奇襲(趁著印度巴基斯坦發生戰爭、越南在越戰後不久發動入侵),對照過往這次的作為顯然溫和許多,原因當然是畏懼日本自衛隊戰力。而在日本徵收尖閣列島之前,支那在南海與越南跟菲律賓也有島嶼主權爭議而彼此對立的情勢至今還存在,尖閣列島問題也自然引起東南亞諸國的注目,觀望日本將尖閣列島國有化的"先動者(move first)"優勢策略後,支那政府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對於台灣而言,尖閣列島在日本控制下對台灣國防安全是多一分保障,美日兩國軍隊要支援台灣將更容易;日本美國向其沖繩縣西南諸島進軍來因應"台灣有事" 時將不會因尖閣列島在支那控制下遭受阻礙,台灣也可免於東部後院被支那包圍面臨兩面作戰的危險。
- Nov 26 Mon 2012 19:27
X-2(ATD-X;心神) 日本匿蹤戰機
航空自衛隊拍攝的X-2(ATD-X)試飛影片有起落架收進機身裡的畫面
- Nov 07 Wed 2012 18:48
Epsilon新型固態推進劑火箭